選購環保餐具有什麼「眉角」要注意?
據「世界經濟論壇」(World Economic Forum)估計,
每年至少有800萬噸的塑膠進入海洋,相當於每分鐘就有一部垃圾車的塑膠廢棄物倒入。
若再不減量,2050年海中的塑膠垃圾,將比魚還多。
外食時改變「拋棄型生活習慣」,對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,也降低一次性餐具對身體健康的危害 。
1. 不鏽鋼便當盒/玻璃便當盒
購買外食時,店家都會用塑膠容器盛裝食物,但用這些容器來裝熱湯、熱飲、油脂食物等,皆會溶出塑化劑或其它有害物質。雖然不少容器皆有標示耐熱上限,但代表的只是「不至於變形的溫度」,而非保證不會釋出毒物。
建議自備不鏽鋼便當盒或玻璃便當盒,雖然重量較沉,但便於清洗。
2. 選擇原色、一體成型的不鏽鋼筷子
免洗筷子雖方便,但可能含有有毒物質,包括二氧化硫殘留、聯苯、重金屬等,長期使用可能會危害健康。外食族最好養成自備環保筷子的習慣。
竹/木筷子若沒保持乾燥,易有發霉、生菌狀況;塑膠、美耐皿材質則不耐高溫,不適合夾取熱食。
3. 選購不鏽鋼、玻璃、陶瓷等材質的杯子
在辦公室準備材質為不鏽鋼、玻璃、陶瓷等材質的杯子,並在出門買飲料時帶出盛裝。
不過,要注意的是,若選用的是不鏽鋼保溫杯,不建議裝入高蛋白質(牛奶、豆漿)、含酸性(碳酸飲料、果汁)等飲料,前者容易在保溫狀況下變質,還會造成清洗困難;後者可能會將保溫瓶的「鎳鉻金屬」溶出。
4. 自備環保食物袋/紙
購買麵包、饅頭等食物時,可準備一個輕便的環保食物袋盛裝。
在選購環保餐袋時候,盡量選擇能完整密封的款式,久放食物也能保持新鮮。
若不想再額外購買食物袋,又計畫立即食用,那麼,準備「一張紙」即可。
在法國巴黎,有不少麵包店用紙包裹麵包和各式點心,這種做法不僅簡單,成本也較低。